English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能源消耗与钢铁业发展的联系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08/12/26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不能仅考虑需求增长的因素,更要考虑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能源方面的约束。只有把淘汰、改造和新建相结合,才能提高整个行业的能源效率,才能落实中央提出的“十一五”节能目标。

    钢铁行业的战略发展必须考虑约束性条件

    “十五”期间,我国能源供需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GDP增长较快的情况下,能源需求出现了超常的增长。“十五”期间,我国的GDP总量按2000年价格计算,增加了约5.8万亿元,而能源消费的增量超过了8亿吨标准煤,这一增量是改革开放前20年能源消费增量的总和。在这期间,我国电力建设以每年数万千瓦的速度、煤炭以每年2亿吨的速度增长,但部分地区从2003年开始仍出现了拉闸限电的现象。不仅如此,由于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能源消费引起的污染排放使整个环境不堪重负。针对过去5年出现的资源、能源以及环境问题,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十一五”规划中,在提出了GDP年均增长7.5%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首次提出了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节能目标和污染物排放降低10%的环保约束性指标。实现这一目标就意味著到“十一五”末期,我国能源消费量将被控制在26亿吨标准煤以内。

    钢铁工业是我国的耗能大户,能源年消费量超过了3.5亿吨标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5%以上。在过去的几年中,钢铁工业发展速度惊人,不到5年的时间里产量增加了175%,这种急速的、超常规式的增长,一方面,造成了未来一段时间内产能的相对过剩,另一方面,由于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生产能力规模小、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低、技?落后等原因,在资源、能源方面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据统计,目前,我国吨钢能耗与国际水平比,至少高出了20%,按目前的产量计算,每年浪费的能源高达数千万吨标准煤。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钢铁工业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国家面临的能源供应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压力,必须在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前提下寻求发展。

    满足国内的钢铁需求应适当考虑国际市场

    从我国中长期的钢铁需求来看,目前,我国的生产能力还难以满足未来的需求。但是,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是值得认真研究的,满足13亿多人口大国完成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钢铁,完全靠本国来生产,无论是能源供应、环境保护、还是交通运输都是难以承受的。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足,包括钢铁在内的高耗能产品应考虑从国际市场上获得一部分,以减轻国内的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压力。钢铁企业不能因为未来还存在著巨大的需求空间而盲目地考虑“大干快上”,应利用今后一段全国生产能力的相对过剩的时期,调整企业的内部生产结构,推进环保节能项目的实施,把企业的发展由外延转向内涵。一方面,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对市场的波动和冲击?另一方面,也为落实国家提出的“十一五”节能目标作出了贡献。

    新批、新建项目应和淘汰、改造计划相结合

    今后一段时期,钢铁能力相对过剩,但是不是还要新批新建项目,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要看过剩的是什么样的生产能力?目前,一些生产能力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能力,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市场准则淘汰出局。

    今后钢铁工业的发展,应在充分考虑能源供应、节能目标和环境污染物控制的约束条件,以及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实现发展。因此,钢铁项目的新建应与淘汰、改造相结合。当然,通过行政办法强制关闭、淘汰并不否符合市场经济的法则,而且相应所产生的失业、下岗、地方财政收入下降等社会问题解决起来也有难度,因此新建和改造、淘汰如何结合等,都是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但无论如何不能再“大干快上”了,不能再延续前些年的粗放型扩张了。“十一五”期间,应下决心落实国家关闭、淘汰一部分,改造一部分的行业发展目标,为新建项目腾出空间。事实上,只有把淘汰、改造和新建相结合,才能提高整个钢铁行业的能源效率,才能落实中央提出的“十一五”时期的节能目标。

    整合和淘汰关闭结合起来

    如果把钢铁工业的整合与淘汰关闭落后企业结合起来,不仅对提高整个行业的能源效率、节约能源、落实国家提出的中长期节能规划目标大有益处,而且也有利于解决因关闭、淘汰引发的下岗失业等社会性问题,使淘汰、关闭落后企业的计划落到实处。毫无疑问,这样一种模式的整合,其主体企业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但同时也应看到,整合为企业自身规范市场、扩大市场、防止无序竞争拓展了空间。中国有一句老话,“万事人为本”,钢铁行业的整合关键是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因此,必须考虑在整合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处理。当然,整合中的困难和矛盾也是存在的,必须在整合过程中逐步予以考虑和解决,否则整合就不可能落实到实处。

 
网站首页 | 企业简介 | 产品中心 | 新闻资讯 | 技术应用 | 营销网络 | 招贤纳士 | 在线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9-2014 永嘉陈达泵阀制造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浙ICP备0910603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2402001938号